中國廚房,正在迎來屬於自己的“突變”時刻。
中國人的廚房裡,隱藏着人與生活的對話模式以及文明的痕跡。
人類文明史有多久遠,廚房就誕生了多少年。一代代廚房工具,則是一代人和生活的集中展示:傳統土竈的煙燻霧繞,是男耕女織的古典農耕;煤氣爐與蜂窩爐的火焰起伏,是改革浪潮裡的大國進程。
廚房與廚具,始終是國人生活的主軸線,也是幾代人的精神地標。
如今,中國廚房正在悄然變化。封閉式的空間被打開,開放、自由的形態被釋放,作爲單一功能空間存在的廚房被融入整個家庭場景,而廚房的角色也在隨之轉變。
果腹維生只是基本需要,口腹之慾是應有之義,家庭歡聚、呼朋喚友的情感與社交中心纔是廚房在新社會環境中的“自我”。烹飪,也成爲了具備社交與情感價值的生活情景。
適應並且驅動這些變化的,是科技推動的廚房電器的進化。毫不誇張地說,近20年中國廚房的變化,甚至超越了過去百年。這背後是無數廚電企業矢志不渝的科技創新。
王平仲,一位夢想改造家。畢業於臺灣東海大學建築系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築學院建築設計碩士,從事建築和室內設計近三十年,對於家居空間、中國生活的瞭解與洞悉,使其在收穫諸多業內獎項之外,又在連續幾季參加《夢想改造家》後,成爲一位紅遍大陸設計界的設計師。
中國廚房,是否正在迎來屬於自己的“突變”時刻?36氪馮大剛與設計師王平仲的一次對話,或許可以窺豹一斑,讓我們感受廚房與烹飪的時代進化。
空間、美學與情感:家居場景的廚房嬗變
馮:廚房在家庭場景中的定位與風格,近年來的改變很大。中國人的廚房,在生活中的角色是否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在家居空間、美學方面,又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王:我個人認爲,這種改變是中國廚房匹配生活需要的一種“進化”。國人講究民以食爲天,對飲食這件事特別在意,因爲它不只是用餐,同時也是情感傳達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但是,雖然傳統意義上我們很在乎飲食這件事情,但對於廚房並沒有過足夠的重視。
别听有人瞎编, 唬人的日本大佐很普通, 就是元帅大将的档次也不高
因爲中式烹飪存在油煙大等現實情況,所以中國廚房常常被定義爲一個封閉式、處理食材的單一功能空間。但隨着廚電技術改變,加上整體家居環境改善,廚房無論是功能性角色也好,還是家居美學角色,都開始跟家居整體環境產生融合。所以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廚電品牌開始將美學提到與功能同等重要的位置,比如方太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在這一點上其實是讓我眼前一亮的。甚至可以稱之爲未來十年中國廚房的“方太解法”。
馮:是不是可以理解爲,廚房被“打開”了,或者說,廚房的功能性變得多元了?
王:是的。從空間功能來說,一個重要的趨勢是,除開客廳、餐廳之外,很多人甚至把陽臺、廚房等等空間儘量跟所有公共空間聯合在一起,來實現共享空間的最大化。可以說,公共共享空間是家庭的情感交流樞紐。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未來十年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發展可能性。一種是我們說的都市家居生活,廚房或者烹飪中心會與所有家居場景融合。
另一種,則是大戶型的家居場景會變得更專業。除了進行重油煙、重處理的專業功能間之外,一個適合早餐、下午茶甚至夜宵這類場景的多功能開放廚房空間必不可少。當然這就要求,廚電產品要兼容這樣的多功能,像集成烹飪中心這種品類的出現,就兼顧了吸油煙、蒸、烤、蒸烤、空氣炸、煎炒中西餐廚的多樣需求。
馮:聽起來無論是哪一種,廚房都會是開放的、多功能的。那從家居美學角度呢?廚房有什麼變化?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廚房好不好看完全取決於櫥櫃和廚電這些“硬件”。
王:從家居美學來說,過去中國廚房更偏向於功能性,審美需求是“缺席”或者說斷層。這種缺失,也發生在廚電設備上。因爲櫥櫃這類硬裝是跟隨整個家居設計走的,不會太突兀。
廚房美學的構建,廚電是核心角色之一。對於設計師來說,廚房場景做規劃,往往會受到很多廚電設備制式、尺寸、外觀設計的侷限,它並不是把空間塞滿就可以了——既要考慮到空間利用和功能搭配的合理性,又要考慮到廚電在整個廚房中的美學構建和廚房在整個家居環境裡的美學定位。
在我看來,傳統廚電設備的競爭,本質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功能性的強弱和材質上的差別,沒有考慮美學的需要。
火狼裁判报告:两次漏判均不利火箭 杰伦-格林关键失误前已被犯规
方太在美學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中國廚房經典第三色——玥影灰,就是我知道的業內罕見的東方美學樣本。
馮:科技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一定是效率的提升。但是之前廚電帶來的體驗,好像更多是“個人”的,而不是“家庭”的。廚房裡忙碌的永遠是固定的那一個人或者兩個人。
王:這也是我認爲廚電科技的發展,一定會走向集成化、功能多元化的核心原因,它,幫助設計師解決了許多問題,也爲廚房發揮家庭新功能有助力,因爲它能解放用戶,變相助力廚房走向開放。
我更願意把廚房的開放視爲一種“人性化”的勝利。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化特性是,中國人的傳統餐桌是圓桌,每個人去夾菜度距離是幾乎相同的。在吃飯這件事上,國人內核的情緒是喜歡“分享”,唯有分享才能讓情感互相交流。
廚房也是一樣。像你說的,以前下廚做飯是一項需要重付出的“家庭勞動”。大部分傳統廚房,只允許一個懂做菜的人在其中忙碌,甚至因爲事務繁多無法和別人聊天。
這是很可惜的一個地方。尤其是現在生活繁忙,每個人都想過進廚房去幫忙,但過去廚房的設計與設備,都不允許這樣。比如你進到廚房想幫忙,家長會說你趕快出去不要添亂,或者說油煙機聲音太吵,然後就算想要幫忙,也不會使用很多廚電設備。
能想象到這些場景對不對?但是現在開放式廚房不一樣,這是情感交流很好的一種方式——用餐只是最後的環節。最理想的狀態,是家庭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輕鬆、自在地參與備餐、清洗、烹飪……等一列環節,分享這段時光,這纔是真正的“人性化”。方太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這樣的創新產品出現,讓我們打開了廚房,也打破了情感交流的壁壘。
“人性化”統一的科技與美學:
生活裡更多的小確幸
馮:所以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廚電的形態,或者說體驗,其實沒有本質的差別。無論是外觀還是核心功能,無非是功能強弱、效率的問題。
王:所以,集成化、智能化幾乎是近年來的一種行業共識。功能的集成是適應廚房定位變化的需要,而智能化是數字時代的必然。
馮:對於設計師來說,廚電技術的哪些創新是對廚房、對用戶有很大影響的?
王:對於設計師來說,廚電的外觀設計纔是核心。對於大衆來講,功能性和美觀性的比重是對等的。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兩者又是互斥的。
不管是美學還是功能性出發,集成化是一種必然。不同廚電設備的顏色、材質,想要保持視覺審美上的統一,需要消費者花很大精力搭配。但很多集成廚電產品也沒有做好,因爲很多產品形態是固定的。比如油煙機,主流產品形態很難和櫥櫃適配,視覺上就很不統一。
我認爲符合現代生活、現代廚房的集成系統,應該具備這些特點:
第一是美觀度或者說美學上的統一。第二是一定程度的智能化。能夠解放人們的雙手,可以讓烹飪這件事變得愉悅且輕鬆,而不是反向爲烹飪增加門檻。
馮:你剛纔也提到人性化,很多廚電產品似乎並沒有爲消費者提供“選擇權”。
家庭成員身高不同,像烤箱、煙機的擺放高度的設置就只能取一個公約數,而不是說放置兩個甚至多個設備,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方太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改變油煙機的整體產品形態可以“升降低吸”的時候,我就覺得是一個很大突破革命——至少,它爲用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王:的確是這樣,還有一種人性化是“生活感”。這種生活感不是瑣碎,而是烹飪本該提供的情緒價值。還是以方太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舉例,它的美學理念就是極簡,極簡的設計更容易突出“家”的本質。
在不需要煙機工作的時候,它是完全隱藏在櫥櫃中的,完全不遮擋視線。試想一下,沒有煙機的阻擋,透過廚房的大玻璃窗,你可以欣賞一年四季的景緻,這不失爲一種幸福。
馮:聽起來有些科技普惠的味道。科技的發展其實爲人們生活打開的是更多可能性,比如烹飪在以前或許依賴個人經驗,但全新科技的輔助下,現在則可以完全交給技術,烹飪的門檻自然而然被降低了。
王:很多人烹飪是爲了放鬆或者放空,這種生活感則可以爲用戶提供情緒上的助力:下廚、烹飪,應該是生活裡的一種愛好,而不是煙燻霧繞的負擔。
馮:不止是門檻,還有體驗。以前做飯想炒點什麼就擔心油煙,煙機高了吸不到,煙機低了容易撞頭。但是Y系列的煙機不止可以升降,還可以自由懸停。吸力和風力達到一種平衡,既保證了吸油煙效果,又讓噪音低到圖書館級別。
可以看到,技術進步還在提升烹飪的體驗。我比較好奇的是,廚房效率的提升會讓生活變得更快節奏?還是會帶來更多想象空間?因爲我們已經看到了,廚電發展改變了中國廚房的習慣,甚至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王:我的看法是,廚電技術的發展,會讓生活裡更多的小確幸被挖掘。烹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分享的方式。
空間的可能性被打開了,用戶的時間也被釋放了。比如我們聊的烹飪中心,它可以是早餐檯或者吧檯,甚至可以是一個看書的地方。
馮:所以你認爲,類似Y系列這樣的廚電產品會成爲未來中國廚房的核心?就像剛纔提到的,它能提供的是與單純功能性廚電甚至絕大部分集成廚電都不一樣的產品體驗。
王:至少在我看來,方太集成烹飪中心Y系列打開了生活的無限可能性。
廚房走向開放是趨勢,是必然。而技術爲“打開”廚房這件事提供了動能。門檻低了,全家都可以參與烹飪的過程;產品人性化了,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獲得良好的體驗,烹飪成了一種情感分享的過程,而廚房從封閉空間成了家庭分享生活的公共空間,這不正是生活、家庭裡那些寶貴的、和親人相處的小確幸麼?
馮:廚電技術發展帶來的可能性,甚至不止於廚房場景本身。我甚至會這樣認爲:方太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就不應該只出現在廚房,爲什麼不能在客廳裡成爲家居的一部分呢?
當然,廚房走向開放,融入家居環境裡後,廚電的匹配是必然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到,在一個擁有方太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的家裡,在家庭聚會等各種場景下,大家對於烹飪這件事都擁有一定的參與感,至少我是很享受這種生活的。
王:的確如此。你生活的各種可能性都被打開了。以前是設計師在規劃家庭的整體空間,現在則是消費者自己。當廚電設備爲代表的變革創新,會反過來引導設計師去思考,整個家居生活裡的可能性。我覺得生活如果千篇一律,沒有任何驚喜,甚至驚嚇的話,那樣就很無趣了。
當然,“顏值”還是很重要的。你能接受方太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放在客廳,是因爲它的設計理念是極簡。極簡美學是符合大部分人審美的。而且它的材質也不是傳統的不鏽鋼,是玻璃和精工鋁合金,是帶着科技感的,能融入大部分現代風格的家居設計。畢竟你很難想象有人,把現在市面上的集成竈放在客廳裡,那太混亂了。
正在重塑的中國廚房,將被重塑的未來生活
馮:廚電技術正在重塑中國廚房,甚至未來生活。產品爲產業帶來的“突變時刻”,正在發生。我能預想到未來廚房,應該是充斥着情感分享、個人體驗的。
那對於你,一位設計師來說,你視野裡廚電產品的未來是?而你的未來理想廚房長什麼樣?
王:人,是一切的尺度。我個人是這樣認爲的。從早期的每一個廚電的單一功能開始慢慢進入到所謂集成化。許多品牌的集成化,只是單一功能的堆疊,即使有智能化的加持,我覺得那也還是不夠的,必須加上人性化的思考。
馮:比如集成烹飪中心 Y 系列的“升降低吸”?看起來是簡單的升降功能,實際上要考慮人體工學和大衆使用習慣。我用的時候,它上下調整的時候,檯面是不受影響的,很多個人的時間、廚房的空間就被釋放出來了。
王:當然,這是人性化的一個維度。我個人感覺廚電設備的發展和整個建築發展的方向趨同。從最開始的木結構或是土結構,到後面水泥、鋼結構,再到後面智慧樓宇、智慧家庭的出現,人性化維度的思考是在不斷增加的。所以我個人認爲,廚電下個時代可能是集成化、人性化。這裡的人性化包含了智能化。
至於廚房,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哪裡都可以是廚房。人生活最開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可以做到無限制的“懶散”,可以享受生活,就是要爲所欲爲。所以我想要烹飪就隨時可以烹飪,而不是跑到封閉的廚房空間去。我隨時可以和朋友分享我的生活,但我一個人時也可以很舒服。
馮:總結來說,就是作爲用戶的“我”有選擇性,而且每個選擇,我都能被具體的產品滿足。
王:但是對於大衆來說,廚房的一個功能應該始終保留。以前的廚房,是煙火氣的代表,是家庭的錨點。未來的廚房,作爲家庭錨點的屬性會持續加強。伴隨着烹飪這件充滿溫度與情感的事,從個人生活“工作”甚至負擔,變成家庭成員們的愛好與娛樂,廚房會成爲無數家庭儲存幸福、儲存感情的記憶膠囊。